设计师如何快速找到优势领域

07-21发表


 

 

本周二的话题:30岁还没当上设计总监,怎么办?文章尾部提到如何避免30岁还没有大起色的问题,提到两个观点:

 

尽早进入加速跑道

选择一个快速成长的公司,团队,城市,都是加速跑道,在这样的环境里,会有一股力量推着你向前加速追赶,关于这个话题建议看:设计师如何快速成长?

 

尽早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。

什么是优势领域?如何找到优秀领域?

今天就来说说什么是优势领域?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。

 

 

 

1

 

什么是优势领域?

 

 

经常有设计师跟怎么君抱怨,说自己好像很努力了,也很热爱设计,就是就是找不到感觉,没有一点成就感。其实我想说,不是你不够努力,而是你努力的方向不对。

 

 

我们刚步入职场,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想学,刚开始的确成长速度飞快。然而,五年八年后上升的平台有限,难以找到职业的增长点。

 

很多设计师十几年,都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。踏入中年后才开始有危机感。

 

说白了就是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的观点:你怎么都会但是一事无成,你看似很优秀,实际上什么都不精。实际就是优势领域的问题,我身边的设计师这样的不在少数,会做方案,会出效果图,还能画施工图,对工地也懂,软装也能设计,结果呢?没有一个强项,跟谁比,都是短板。

 

那么对于设计师来说哪些可以成为优势领域呢?

 

1.谈单。许多设计师不屑于做一个谈单型高手,其实我认为大可不必,如果你是这块料,就去做好了。谈单型设计师也是设计师,并没有背离设计。

 

2.绘图。绘图员更是很多人心目中低层次设计师,其实我很反对这样的观点,绘图员是行业中很重要的一个群体,设计公司需要绘图员, 深化公司需要绘图员,家装公司一样需要绘图员,只要你够专业,就有人开出足够高的薪酬。绘图包括效果图绘图和施工图绘图,都有足够大的市场让你驰骋。

 

 

3.方案。方案不用说了,是很多人认为最理想的设计师的状态,做一个方案设计师,可以挥洒自如,可以把更多琐碎的事情交给下面的设计师或绘图员去完成,方案能力出众当然是最容易突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。

 

 

4.管理。管理层也许做具体的设计并不多,但有管理思维,善于协调和调动设计团队的力量,挖掘人才潜力。管理职位通常是设计总监,设计公司BOSS等等。

 

5.软装。软装是公认的热门领域,如果你有色彩、搭配,灯光,家具等方面的优势,也许你可以进入公司软装部门或者跳槽到软装公司,做一个优秀的软装设计师。

 

还有很多细分领域,其实都可以作为优势领域,比如对传统文化有极高兴趣,而且很有研究,可以考虑专门做中式设计,比如你可以进入琚宾或者梁建国的公司;如果你对酒店设计超有感,完全可以考虑专攻酒店设计,国内顶尖设计公司有很多都是专门做酒店的,比如CCD,HBA,YANG设计等等,你不用担心没有这么大的舞台供你玩,还有很多成功案例,比如海岸设计专门做网咖,咖啡厅,魏晋安专门做网咖,餐饮,内建筑沈雷,深圳华空间,艺鼎设计,北京古鲁奇(利旭恒的公司),武汉后象设计,专门做餐饮。其实专门做一个领域的更容易打造设计品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2

 

 

如何快速找到优势领域?

 

 

 

下面这段文字为引用文字,用以阐述优势领域的来由。

 

 

什么是动机?和优势领域有何关系?

社会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过一个理论:我们总是习惯用知识、技能去评判一个人的职业能力,但其实,这些只是最表面的因素。真正影响一个人职业表现的,是更深层的东西,也就是一个人的「内在素质」。

 

他把这个理论称为「冰山模型」。

冰山上的东西,只占一个人表现的25%左右,其他75%的影响,其实是由「冰山之下」、不容易被观察到的这些因素决定的。

 

这些因素分别是什么意思呢?

 

 

 

有个很经典的案例。

 

20世纪70年代,美国政府设计了一套测试,用来筛选合格的外交官。但根据测试选出的外交官,表现上总是不够出色。无奈,他们邀请麦克利兰,来重新设计一套筛选机制。

 

麦克利兰团队研究了这套测试,发现,测试主要着重在「知识」和「技能」,但这些并不是影响外交官表现的关键因素。他们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,发现,最优秀的外交官,并非那些知识丰富、技能杰出的人,而是具备极高的人际敏感性、能够快速融入当地文化的人 —— 而这一点,在测试里面是完全被忽视的。

 

基于此,麦克利兰提出了这个冰山模型。他认为:冰山上的东西,是我们可以去学习、去改变的,但它们真正占到工作表现的比重并不大;而冰山下的部分,则是我们内化的认知模式和观念,是难以改变的,也是我们作为「不同个体」的本质 —— 这些,才是影响我们事业和工作更重要的因素。

 

在麦克利兰的基础上,1981年,另一位组织社会学家博亚齐兹,也提出了一个「洋葱模型」。它和冰山模型十分相似,只在细节上有些微不同:

 

 

 

可以看到,无论是冰山模型,还是洋葱模型,它们都将「动机」这一内在因素,放在了最核心、最关键的位置。

 

可以说,动机,是决定一个人素质和取向最重要的因素。每个人的动机不同,从而才引发了不同的角色定位,不同的发展方向。

 

所以,了解自己的「动机」,进而确定自己的价值观、自我认知、角色定位,确定自己更适合在哪个方面发展 —— 这就是我们的「优势领域」。

 

通过明确「优势领域」,然后,对比理想职位与自己现状的差距,再有针对性地去补充知识、提高技能。

 

这就是你在30岁之前,最需要做到的事情。

 

 

那么,「动机」究竟是什么?

 

麦克利兰认为,动机,就是我们获取成就感的方式。你有什么样的动机,你就更倾向于通过这种方式,去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,找到存在的意义。

 

他把动机分为三类:

 

1. 成就动机

 

具备高成就动机的人,喜欢「把事情做好」。

 

面对一项高难度的挑战,竭尽全力,最终成功完成任务 —— 这是最令他们兴奋的事情。

 

生活中,经常能看到有些人恃才傲物,喜欢独来独往。很大程度上,就是因为他们具备极高的成就动机,相比之下,就会觉得人际关系、团队协作太「碍手碍脚」。

 

2. 影响动机

 

具备这种动机的人,喜欢从指挥别人、操纵别人之中获得成就感。简而言之,就是追求「权力」和「影响力」。

 

他们希望一切事物都如他们所愿的发展,别人都按照他们的指令行事。

 

理论上说,高成就动机的人,适合成为技术专家。而成为管理层、领导者,往往需要具备较高的影响动机。

 

3. 亲和动机

 

具备高亲和动机的人,是团队的粘合剂。他们往往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希望得到别人的喜爱和接纳。相比起成功、权力,他们更喜欢追求友谊、信任和合作。

 

不同的动机,决定了不同的角色定位,也决定了不同的优势领域。

 

 

以乔布斯和贝佐斯(亚马逊创始人)为例,他们就是典型的极高影响动机类型。对他们来说,以自己的意志驱动团队运作,让一切尽在掌控之中,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
 

而相反,谷歌的两位创始人,以及 Facebook 的扎克伯格,就是典型的高成就动机类型,也就是常说的「技术宅」。

 

而像施密特(谷歌前CEO),则更接近三者均衡,也就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类型。

 

在明确动机的基础上,我们才可以继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。

 

我见过非常多这样的下属:本身非常优秀,能力和业绩都突出,但就是不喜欢当管理者。原因就是,他们的成就动机太高,而影响动机太低。对他们来说,带领团队、指挥别人,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,他们更愿意单打独斗。

 

这样的人,他的角色定位,就应该是一个开拓者、技术专家,而不是一个领导者。

 

这样,我们才能知道,自己是什么样的人,适合什么样的发展路径,该往哪个方向努力。

 

 

 

 

所以,尽早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,主要就是下面三步:

 

1. 了解自己的动机水平

 

传统的方法,是采用「行为事件访谈法」,亦即提出一个具体的情景,请受访者说出他们的理解,可能采取的行动,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理历程。

 

通过长时间、多次的访谈,可以为一个人做出画像,大致了解他的行为模式。

 

当然,这种方法非常麻烦,实际应用得不多,也不便于普通人使用。

 

我的建议是,对自己进行细致的、全面的审查。通过问自己这些问题,来找出大致的答案:

 

  • 我最成功的一件事是什么?
    我是如何做成功的?

  • 给我挫败感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?
    是哪个环节使我产生挫败感?

  • 当我面临难题时,我更愿意通过什么方式,来解决难题?

 

通过反复询问自己这些问题,你就能慢慢勾勒出「过去」的自己,为自己构建一个模型。你会大致知道,自己的影响动机、成就动机和亲和动机,分别是高、中,还是低。

 

2. 找到适合的职业路径

 

不同的职业,对不同的动机,是有要求的。咱们就设计行业进行举例。

 

举个例子:一个优秀方案设计师,需要具备怎么样的动机水平呢?

 

  • 成就:高。
    显然,方案设计师最重要的,就是对设计方案的追求和热情。所以,他必须具备高成就动机,才能够一次又一次地燃起动力,去把方案做好;

  • 亲和:中低。
    作为方案设计师可以有一定个性,追求设计的极致,因此,不需要太具有包容性,包括对客户,对团队。

  • 影响:低。
    影响动机过高,会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想法行事(包括客户)。显然,方案设计师在这个行业,一天都待不下去。

 

再举个例子。一个设计总监,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动机水平呢?

 

  • 成就:低。
    设计总监的目标,不是自我实现,而是驱动设计团队完成目标,令客户满意,他应该以客户为中心,以团队为中心,而不是自我。但也不能过低,否则会丧失工作热情。

  • 亲和:中高。
    亲和动机过高,很可能会为了避免争端、冲突,而在许多问题上让步,也就会显得软弱和不专业,而作为设计协调者,设计总监又需要有较高的亲和力,来领导设计团队,协调客户。

  • 影响:高。
    设计总监的基本能力,是说服客户,带领设计师。这就要求本身非常自信,具备较高的影响动机,才有动力通过说服去影响别人。

 

其他领域或专长,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分析。

 

 

3. 针对性完善「冰山顶部」

 

根据自己的内在取向,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之后,下一步,就是了解这个发展路径,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、技能和能力图谱。

 

然后,再在这个基础上,找到一位优秀的人物 —— 可以是朋友,也可以是职场的前辈 —— 把他作为标杆,向他模仿、请教、学习。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,不断地去提高。

 

这才是让自己扬长避短,快速成长的秘诀。

 

愿每个人的 30 岁,

都能行走在最合适的道路上。

发表评论

不如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吧?

发布
本帖来自
设计交流

共7343个帖子

帖子标签:

帮助中心

    图片标签

    x

    自定义标签

    标签历史:

    图片描述

    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

    不通过 更新描述 通 过 推 荐